中新网长沙12月1日电 (邓霞 李韵佳)可与文献对照的盟誓资料侯马盟书、展现中原青铜文化和铸铜技艺水平的侯马陶范、吴王僚当王子时所用兵器王子于戈……12月1日,“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展,共展出149件(套)珍贵文物,展现了晋国600余年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观者欣赏晋公盘。中新网记者 邓霞 摄
此次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联合承办,以晋国开创霸业之路为时间线索,分“开基立业”“争霸春秋”“余烈三晋”三个单元,循序渐进地讲述了晋国从分封、扩张到称霸中原,再到盛极而衰、三家分晋的历史进程。展出的149件(套)珍贵文物涵盖青铜礼乐器、车马器、兵器等,均为山西博物院收藏、出土山西地区周代重要墓葬和遗址。
其中,晋文公重耳给长女陪嫁的晋公盘精巧可爱,堪称古代嫁妆的“天花板”,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由青铜制成的晋公盘是一种盥器(洗涤的器具),盘内底中央一对精美的浮雕龙盘绕成圆形,盘上饰有鸟、龟、鱼、蛙等多种动物。最有趣的是,19个圆雕动物均可360度旋转,鸟嘴可以自由开合,鳖头也能任意伸缩。此外,晋公盘内壁还有7处铭文,共183字,追溯了晋国先祖唐叔虞辅佐周武王平定天下的事迹。
参观者欣赏展品。中新网记者 邓霞 摄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谢宾顺表示,本次展览是山西地区多项重大考古发现的一次集中亮相。一方面,曲村—天马遗址、羊舌墓地、闻喜上郭遗址、侯马晋国都城遗址,取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建立了完整的晋文化考古学编年,很多内容还与史籍相互印证;另一方面,永凝堡、大河口、横水等遗址与墓地的科学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改变了学界对晋南地区西周时期政治格局的认识,为解决西周历史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独特贡献。
此次展览将免费开放至2024年3月17日。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表示,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之间激荡相遇,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晋楚文化汇聚交流,共同承续了中华文明丰富生动的历史记忆。此次从山西博物院引进晋系青铜文物精品,让长沙市民在“家门口”见证千年中原历史文化,是该馆秉承“城市博物馆”“大众博物馆”文化担当最生动的注脚。(完)
中新网太原12月1日电 (任丽娜)记者1日从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保供今冬明春电煤运输和夯实即将到来的春运基础,该局集团公司2023年集中修施工完成钢轨大修近600公里、轨枕大修2.6万余根。
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现场。张炯 摄
据介绍,2023年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分上半年、下半年两个阶段进行,全年总共安排了大秦、瓦日、侯月、石太、南北同蒲等线路的21次集中修,1次综合天窗整治,共计219个天窗日,共389个天窗点。
2023年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其中完成钢轨大修599.291公里、轨枕大修157.243公里/261834根、道床大修522.368公里、道岔轨件大修264组、站场道岔技改364组。
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现场。张炯 摄
此外,集中修施工大机捣固线路4932.5公里、大机捣固道岔3542组、大机打磨线路3903.3公里、大机打磨道岔2508组、大机铣磨钢轨78.22公里、桥梁换砟21.5公里、道岔换砟623组、岔区线路换砟42.1公里。隧道拱顶空洞及裂纹整治加固12座/354延米,整治隧道基底空洞病害2座439延米,整治桥梁位移超限支座37座/160孔,隧道漏水整治10处/220米。
为进一步提高施工作业效率,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中优化了创新机械换砟施工组织模式,首次引进使用砟土分离机,实现道岔换砟全流程机械化作业,高质量完成了施工任务。
施工过程中,供电系统检修中充分发挥供电检修列、水冲洗作业优势,检修列+DPT多平台作业车组合对大秦、迁曹线特大桥梁、长大隧道进行检修,消灭了设备死角病害隐患,利用水冲洗车对大秦二期、北同蒲正线重污染区段绝缘子进行集中清扫,消除污闪隐患,有效保障设备工作状态。
太原铁路部门集中修施工现场。张炯 摄
作为中国能源大通道的大秦铁路在2023年的集中修施工中,共完成成段更换钢轨123公里,成段更换轨枕2.96万根,完成大秦线成组更换道岔43组,有效提升了设备状态,保障了大秦铁路重载通道运输安全、畅通。
施工期间,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各项施工项目按图推进、顺利完成,实现了施工、运输“两不误”。(完)